《红楼梦》中贾府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文/乐云
《红楼梦》提及中秋节有多处,但实写却惟独两处:一处是第1回甄士隐邀贾雨村赏月饮酒,雨村豪兴大发,口占赏月诗一首。另一处则是集中写中秋的第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分别描绘了宁荣二府中秋赏月的情景。
贾雨村的赏月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短短四句,透露出他不甘久居人下,誓要出人头地的胸怀抱负。关于此诗,甲戌本曾有一段非常重要的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为何有如此评点呢?如果我们认真通读前八十回的话,会发现中秋节气中所蕴含的文化密码。第1回叙中秋是起,其间结海棠诗社正在秋日,贾府一片繁荣景气,而第75、76回详写贾府中秋赏月之举则无疑是结了,意味着贾府由盛转衰的伊始。
75回和76回中,虽同为赏月,但其前后轻重有别。第75回叙宁国府的赏月,在一片嘈杂喧闹中,却隐藏着“墙下有人长叹之声”,陡增凉飒惨淡之气。这一气氛无疑也感染到了76回中荣国府的中秋夜宴。表面上看,中秋之夜的荣国府依然“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但由于其时大观园刚刚经历过抄检,晴雯、司棋、入画都出去了,宝钗、宝琴也搬离了大观园,凤姐又病了,所以在热闹之外,处处弥漫着凄凉冷清的气息。
荣国府的中秋赏月,贯穿着拜月、行桂花令、月下闻笛、酒后说笑等系列情节。然而,即便是贾府阖家团圆,四代同堂,桂花飘香,笛声悠扬。但我们感到的只有凄清冷寂:索然无味的笑话、悲怨的笛声,更兼众人的强颜欢笑,连兴致颇高的贾母也不禁堕下泪来,足可见在所有贾府人心中,正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
这片愁云惨雾之外,仿佛还有两位超脱之人,林黛玉与史湘云,她们远离喧嚣,在凹晶馆联诗作句,赏月娱情。可惜的是,纸上欢乐,最终奏出了悲凉之音。当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以“冷月葬花魂”之时,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冰冷的明月照着凋谢的落花,凄凉无助的,除了落花外,还有两个青春美丽的生命。
本文出自网http://www.lishiqw.com/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