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www.lishiqw.com)
糜夫人像
糜夫人简介
糜夫人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臣糜竺的妹妹,是刘备娶的第二位妻子,史称糜夫人。但是糜夫人在史书中的笔墨非常少,《三国志》也没有给糜夫人立国传,所以糜夫人的生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失传的,仅仅出现在本不属于她的记载中。糜夫人不同于甘夫人,糜夫人在刘备娶她的时候就是以妻子的身份娶的,所以糜夫人是刘备的妻子。而且糜夫人的身份比甘夫人来说也更为尊贵,糜夫人是资助刘备财力物力的糜竺的妹妹。糜竺是富甲一方的商贾,所以妹妹自然不能做人家的妾室。但是尽管哥哥是富甲一方的商人,糜夫人的姓名还是没有被记载。在野史中有提及糜夫人的名字叫做糜贞,但是这也仅仅是野史的记载,并不真实。至于糜夫人,在嫁给刘备之后正史中对糜夫人的记载也就很少很少了。
糜夫人之死
假定《三国演义》的长坂坡之战是如书中所写为真实的。那么,请问:“糜夫人”是怎么死的?建安五年(200年)春,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糜夫人和刘备子女都被虏获,送往许都,此后事迹不详。因着历史上对于糜夫人的记载甚少,罗贯中大叔就浮想联翩了。
影视剧中刘备的老婆糜夫人和刘禅被敌军所虏
三国演义中,关于糜夫人之死有这样的描述:糜夫人作为母亲爱护孩子,想要突出重围,的确不容易,或者不可能。更何况,赵云说:“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所以一人步行,一妇一婴在一累马,突出重围,更加难。糜夫人在再三请求下,说:“妾身委实难去,休得两误。”但她并没有马上就死。赵云厉声说:“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这才是糜夫人死的关键。再看,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这一连串的动作,赵云完全有时间知道她想干什么,也完全有能力救下来,但他至始至终未再说一句话也未再有一个动作。直到赵云见糜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推倒,掩盖枯井。糜夫人死于名节,是赵云为保糜夫人名节,最终目的是为保刘备名节而死。
赵云大战长坂坡
糜夫人的真正死因分析
当时的情况下,具体如何?我认为想了解真相其实并不难。从人性的角度,还有从当时历史背景,还有当时所处的战场氛围。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糜夫人为赵云所杀!
大家先不要喷我,听我说:
一、阿斗是当时刘备唯一的儿子,这在做臣子的眼里,就跟太子没什么区别,那么,救阿斗在当时的情况下重于一切。
二、而阿斗为甘夫人所生,与糜夫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为救阿斗牺牲掉糜夫人对赵云来讲是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的。
三、当时的情况是,赵云保糜夫人及阿斗从乱军人突围,四周无外人,这点很关键,当时在场没有外人,而斗是个不会言诘的孩童。在乱军中糜夫人都没有放弃,现在暂时脱险反而会去自尽?人之本性如此,求生是本能。一般来说看到了救命稻草:“勇武非凡的赵将军”,直觉会求他保自已离去。
四、看当时的情况,赵云很清楚,如只带阿斗一个没什么重量的儿童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带上一个百八十斤的妇女一起冲出去可能性几乎没零。时间紧迫,四周又没人,顺手结果了她,再把井一埋!埋井一节恰恰说明赵云心中有鬼!乱军之中,死亡百姓无数,多有女子。时间如此紧迫,他居然有空去埋井?为什么还怕一井中遗尸?这一具井中尸体是没有任何人在意的,只有一个人在意,那就是赵云!他不想任何人看到这具尸体。于是才有为保糜夫人尸体不受辱而埋井之说。
五、杀糜夫人,并不是说明了赵将军如何残忍,不忠!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赵将军乃真男人、大丈夫也!当时的情景,如果还酸不拉机的讲什么忠孝仁义,只怕三个一起玩完。省时度势,弃最无用的糜夫人而保幼主突围,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也算是壮士断腕了。那有人会说,既如此,没必要杀糜夫人,自已带阿斗走就是了,何必杀阿斗。呵呵,那就是妇人之见了,当时的道德环境,如果赵将军真如此做,一旦糜夫人被敌人所获,或死于乱军而被人看见,或糜夫人自行逃脱,只怕赵将军这一世的英名就毁了。
六、各位,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当刘备接过阿斗并听说了糜夫人的死讯,你以为以刘备之能猜不出事情的真相?但刘备是一个心怀逐鹿的人,当时对他来说,一个如赵云般勇武的上将,一个是自已的儿子,还有一个是妾。哪一个更重要?不要说是刘备,就是你我,也知道熟之轻重的。于是便有了摔阿斗一幕。这一摔,摔掉了赵云心中所有的担心,摔出了赵云对他一世的忠心。
七、这一事件的真实经过,恰恰证明了刘备、赵云之流的不平凡之处,适合乱世风云,所以才能成就三国鼎立之伟业。说实话,他们如此行事,某些方面,还是值得多们深思的。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