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看历史http://m.lishiqw.com
刘去的封地在河北、山西、山东的相连区域,身为西汉皇室子弟,荣华富贵自不在话下。但久而久之,优裕的生活条件还是让这位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皇室浪子心生厌倦,不断变着法子寻求新鲜刺激。最后,他竟打起了封地内古墓的主意。春秋战国时代,华北一带有许多诸侯国,那些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于是形成了蔚然可观的古墓群。据《西京杂记》记载,封地内的古墓都被刘去挖了个遍。其中,魏襄王墓是刘去盗挖的古墓中规模较大的一个,也着实让刘去费了不少工夫。为防盗掘,魏襄王墓的人口用铁水灌注,刘去派人凿了整整三天才掘开。凿开后,从墓中冒出黄色雾气,人无法进入。于是,刘去派人把守,又等了七天,气体散尽后,这才带人进墓。魏襄王墓的墓葬颇为丰富,刘去将其搜刮一空,满载而归。
除此之外,晋灵公的墓也未能逃脱刘去的魔掌。晋灵公生前荒淫暴虐,民怨沸腾,死后几百年,总算是遇到“冤家”了。其墓室豪华富丽,满是金玉,刘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此物光洁润滑,像新的一样,且腹中是空的,可盛水,于是刘去将其掠走,用作储水磨墨的水盂。遭刘去盗掘的古墓数不胜数。当然,也不见得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有时则收获甚少。但对于刘去这类纨绔子弟来说,盗墓追求的只是一个过程,要的是惊险刺激的感觉,至于收获多少,则无足轻重了。因此,就算成功盗掘了,刘去能看上眼的陪葬品也不多,通常他也只是拿走自己看上的宝物,其余的便任由手下拿去。
不过,刘去这位古代版的“盗墓王”也有踢到铁板的时候。据《太平广记》记载,刘去在盗掘魏王之子且渠的墓时,发现墓既浅又窄,而且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石床。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皮肤、头发、牙齿都和活人一样。刘去被吓得不轻,赶紧让手下人住手,退出,将墓重新封好。刘去这种扭曲心理,同样体现在他对周边人的态度上。因不想读书,刘去竟派人将老师一家全部刺杀,并听信王后谗言,残杀、烹煮后宫妃婢多人。他的丑行暴露后,朝野哗然,汉宣帝下诏革其王位,将其贬为庶民,流放上庸。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
武则天传奇的故事告诉我们麻雀不仅能变成凤凰,还可以变成君王,也就是说,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也不用问出身,在刷脸的世界,古往今来都一样,美女但凡能有点脑子其实都还是能为自己挣到一个体面的身份的,即使不是伴驾帝王侧,做个相候夫人更是毫无压力的。
10.田倩,身份:管仲夫人
说田倩要先说下管仲。管仲是公元前686年前后齐国的丞相。当时齐国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管仲合理地开设了青楼来增加国家财政,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妓院。《列女传》卷六中记载了《齐管妾倩》的故事,田倩就被后人号称中国历史第一歌姬。
青楼女子都是无师自通的哲学家,她们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才貌在人群里大放光彩。于是机会给有准备的田小姐等来了。
那时齐国有个人叫宁戚,有报国之心却并不得志。一天齐桓公视察农事,见宁戚赶着牛,唱“浩浩乎白水!”齐桓公感觉奇怪,“什么人唱如此令人费解的歌词?”齐桓公问管仲,管仲也不知道“浩浩乎白水”是什么意思,在妓院找田倩作乐时诉了心事。
顺口问田倩,宁戚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田倩大意回答:宁戚把自己比成一条水中悠游之鱼,但如果被人钓起,它也就不能再回到水中去了。当前国家还没真正强盛,他想为国效力,不愿做个袖手旁观的人!
一语惊醒梦中人,管丞相明白眼前这个女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赶紧请齐桓公做主把田倩许配给自己。美丽聪明的女人总是容易被人爱慕,又据说齐桓公接见田小姐时也是惊为天人有过叹息,可所谓君无戏言,齐桓公也只能作罢,管仲就大摆筵席迎娶了田倩过门。
东汉宠妃死后70年美艳如生:遭盗墓贼奸尸
历史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人类足迹,是过去时代古代文明和重大往事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类每一个具体成果、每一个特别事件的还原写真。中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文明古国,忠于史实的中国史官有敏锐的眼光,有直笔修史的优良品德,有记言修书的好传统。
中国的史籍浩于烟海,仅仅26部正史就十分详细地记述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和历史瞬间,让后人得以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的人类辉煌和发生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人间往事。
中国古代有专门负责文字记录的官员,人们称为史。史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之中经常出现,其象形之体,表明是右手持物,意思是作为史官,必须忠实地记录历史。汉学者许慎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史在中国古代,是专门保管、研究和书写的官员,就是所谓持册、持书、写书之人。王国维说:史字从又,持中,义为持书之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官。
三代以降,直至清代,史官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史书成为仅次于儒经的一类藏书,成为中国历代藏书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历代朝廷之中皇家收藏之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之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藏书。
被历代皇帝奉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十分庞大,可谓汗牛充栋:《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书》,大约20万字,字数居中的是《明史》,大约300余万字,字数最多的是《清史稿》,大约500万字。
正史一词,最早见于梁目录学家阮孝绪之《正史削繁》。正史之称,有三史、四史、七史、十一史、十三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之说。
正史是史官对历史的如实记录,有些史官为了忠于自己的良知,为了历史的真实,赴汤蹈火,遭受酷刑,也在所不惜。人类真实的、可信的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又一代史官的记述之中变得鲜活起来。
同样,对历史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探究,以及任何一次对不可知领域的深入解幽和探秘活动,都是每一个文化学者对历史的一次梳理过程,也是一次较为专业而系统的考古挖掘——正是通过这种记录和挖掘,人类的文明得以记录,文化得以传承,真相得以还原。
人类对过去历史的探究是坚定而持久不懈的,是深刻而广泛的,汗牛充栋的史料就是证明。然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块圣地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发,这块圣地就是人类最后的归宿之地:坟墓。是人类真的忽略了这块土地?不是,是文化使然。
中国有十分完备的墓葬制度和丧事礼仪,但在中国的文化之中,人死之后的灵魂是神圣的,也是具有某种神密的力量,对鬼神必须敬而远之。从圣人孔子到偏远乡绅,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对鬼神和灵魂的崇拜是自然而然的,仿佛一生下来就根植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事实上,中国人对祖先的坟墓,对亲人的尸骨,看得比任何神灵都重要,都神圣,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不敬和亵渎。
可叹的是,在人类漫长的揽幽探秘的历史考据活动之中,出现了一种极其丑恶的现象,这就是盗墓。
盗墓之所以丑恶,原因有三:一是惊扰死者,是对死者及其亲人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侵犯;二是破坏古物,是对坟墓之中随葬物的空前浩劫和无情掠夺;三是损毁遗存,是对不同时代文明遗存的肆意损坏和恣意摧毁。最为恐怖的是,在人类一次又一次丑恶的盗墓活动之中,竟然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奸尸现象!
在中国官方认可的正史之中,有关盗墓的记载不绝于书,而关于奸尸的描述也层出不穷。最令人震惊的奸尸事件,莫过于西汉末年赤眉军农民奸污中国第一位女皇吕雉尸!
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记录在《后汉书·刘盆子传》中:赤眉军是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他们贪图财物,所到之处,大肆抢掠。京城洗劫一空之后,起义军纵火焚烧宫室,扬长而去。他们浩浩荡荡地来到南郊,兵马极盛,号称百万,声震四野。
刘盆子乘坐着帝王之车,驾着三匹骏马,纵横奔驰,身后跟随着数百精骑。他们从南山直奔城邑,在郊外与更始将军严春展开激战,尸横遍野,最后,大败严春。他们占领安定、北地,来到阳城,突然,天降大雪,寒风剌骨,冰天雪地,许多起义军在冰雪中冻死。
他们两眼血红,满腔仇恨,浩浩荡荡地回到城郊帝陵,疯狂地挖掘皇帝、后妃陵墓。他们惊奇地发现,汉高祖皇后吕雉的尸体,由玉匣装殓,珠宝如山,尸体鲜活如生。起义军疯狂了起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奸淫了吕雉的尸体。
这段史书的记载,委实恐怖,令人心惊肉跳,但未必真实。因为,一代女皇的吕雉,去世之时已经60多岁了,应该称得上是老妇人。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距西汉末年有200余年,一位260余岁的老妇人,能鲜活到哪里去?奸尸的行为可能有,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农民起义军侮辱和践踏吕雉的尸体以泄满腔怨愤。
宋代大学者司马光用了20余年的时间,编纂了一部惊世之作《资治通鉴》,他的眼睛都编瞎了。令司马光欣慰的是,这部史书,是公认的一部信史。这部书中,记载的盗墓贼奸淫冯贵人尸体一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冯贵人是东汉第10位皇帝汉恒帝刘志的宠妃,美艳如花,恒帝视为天下绝色。
当时,皇后是窦氏,势力强大,朝廷由皇后为中心的外戚专权。掌握兵权的权臣梁冀,毒杀了9岁的汉质帝之后,扶持15岁的刘志登上皇帝的宝座。刘志做了22年的皇帝,不理政务,一味痴迷于女色。后宫之中,美女如云,多达6000人。
花蕾般的冯贵人,就是众多美女中的花魁。可惜,红颜薄命,正是花季年龄的冯贵人,不幸病死。大约70年后,汉灵帝刘宏执政。这时的东汉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盗贼四起,烽火连天。
一批盗贼惦记着皇帝、后妃陵,盗掘了冯贵人墓。挖开坟墓,盗贼们目瞪口呆:美丽如花的冯贵人依旧玉手如葱,美艳照人!他们不禁摸摸她的手,竟然发现还有点温热。他们喜出望外,如醉如痴,就轮奸了冯贵人尸!
盗墓是人类一项最为不耻的行为,但许多人认为,这是最容易发财、最为惊险刺激的一项活动。许多盗墓者觉得,在所有的职业之中,盗墓是最为有利可图的职业之一,他们感觉十分有趣,他们愿意为之冒险;他们为利益所驱使,也乐于为之冒险。
人生在世上,生死至大,入土为安。可是,盗墓者却在月黑风高之夜,打死人的主意,半夜三更地挖死人的“坟墓”,惊扰长眠在地下熟睡的人。这种行为,简直是没有人性,也缺德透顶。
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盗墓狂人,恐怕就是伍子胥先生,这位旷世奇才,恨死了楚平王,在他功成名就之后,特地将楚平王的尸骨从坟墓中拖出,疯狂地鞭尸三百,以泄私愤。
春秋时期,没有发迹的齐懿公与人争夺田产,以失败告终,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齐懿公登上了国君宝座,他立即吩咐侍从,挖掘仇人的坟墓,剁下坟墓之中仇人的双脚以解恨。相比之下,游手好闲的汉广川王刘去,心里坦然得多,他四处游荡,挖坟盗墓,仅仅是为了好玩而已。
南朝之时,陈叔陵挖掘坟墓,也只是因为,喜欢看死人的骨头——。
古代盗墓:赵匡胤死后百年尸体的喷毒之谜
盗墓者在盗墓的过程中常发生一些恐怖怪事,如打开古墓后发现死了几百年的人,身体不仅没有腐烂,脸色还鲜活如生;或者他们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宝时,尸首突然坐了起来;再或者在挪动尸体的时候,尸体的口中突然喷出黏液。宋末元初时,有个盗墓贼在挪动赵匡胤尸首时,就被喷了一脸的黏液,怎么回事?
在宋朝的盗墓贼中,有一个叫“朱漆脸”的人,脸上覆盖着一层黑漆。说到这层黑漆的来历,还与死去的赵匡胤有关。
北宋被灭后,北宋皇陵从此无专人看管,在金国扶植下成立的“大齐”伪皇帝刘豫寡廉鲜耻,竟然成立“淘沙官”,大肆毁坏北宋皇陵,盗取财物。上行下效,连皇帝都盗墓,民间的盗墓者也跟着趁火打劫,朱老大就是这些盗墓贼中的一个。
朱老大与永昌陵陵使的后人是邻居,无意中听到这人说起随赵匡胤葬下的有一条非常贵重的玉带。这条玉带是赵匡胤从后周皇帝那里得来的,上面镶有七七四十九颗夜明珠、七七四十九粒大钻石、七七四十九片翡翠,堪称稀世国宝。金兵盗陵时,因不知其珍贵,并没有将这条玉带盗走,依旧留在陵中赵匡胤的腰上。
朱老大出自盗墓世家,自己本身也以盗墓为生,听了墓使后人的话,立马就打起了玉带的主意。
一天晚上,朱老大瞒着他人,一个人偷偷来到了永昌陵。当时的永昌陵,早就被金人损坏得不像样了,朱老大很容易就找到了赵匡胤的棺木,一看,赵匡胤的腰上果然有一条玉带,朱老大就伸手去拉玉带。赵匡胤虽然死了一百多年,但由于尸首曾做过防腐处理,还如刚死不久一样,将玉带牢牢压在身下。这次朱老大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带帮手,只好找来一根绳子,一头套在赵匡胤的脖子上,另一边套在自己身上,试图将赵匡胤拉起来。这是盗墓贼惯用的一种“贴面盗”的方法,主要用来取尸身上的宝物。这方法果然奏效,朱老大稍一用劲,赵匡胤的尸身就起来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赵匡胤的嘴里突然哗地喷出一股黑色黏液,正好喷到朱老大的脸上,吓了他一大跳。镇定下来后朱老大随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取下玉带,解开自己身上的绳子就溜出了地宫。
朱老大回到家中后,把家人吓了一跳,他走到镜子前一看,才发现自己脸上都是一块块的黑斑。于是赶紧端来清水洗,但是却怎么也洗不掉,脸上就像抹了一层黑漆一样。不久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了,朱老大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朱漆脸”。
赵匡胤已经死去了一百多年,怎么嘴巴里还会喷出黑漆呢?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服用了一种防腐药导致的。据传,赵匡胤驾崩后,如何保护“龙体”不腐成了一个大难题。赵光义找来一位江湖郎中,由郎中秘制出一种防腐汤药,将赵匡胤遗体的嘴撬开灌了进去。这种药物在人体内会腐蚀掉整个内脏,将其化成液状存留在体内。当有盗墓者搬动尸体时,尸身受到挤压,液体就会从嘴里喷射而出。所以,这种汤药除了防腐之外,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一旦沾到人的皮肤上,根本就无法洗去,朱漆脸很不幸地成为了这种药物的第一个实验者。
没多久,朱漆脸的事传到了洛阳官府。官府派人将朱漆脸抓去,一通审问后,他将自己盗玉带的事情供了出来,官府依照法律处死了朱漆脸,没收了他盗出的玉带。据传,洛阳知府为了讨好蒙古人,又将玉带献给了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
朱漆脸不仅白盗了一回墓,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弄丢了,用古人的话说,这也算是恶有恶报了,给他带来厄运的,正是赵匡胤的尸首吐出的黏液。在今天,也有人认为这些黏液属于尸毒。不过,“尸毒”一向是小说中的词语,在医学上还不存在这个定义,所以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