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与日军第2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10月上旬,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20日,日军第18师团发动全面攻势,中国守军防线被突破,守军向后溃退。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达广州南郊。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
广州战役中,双方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当数1938年10月17日至21日的“广(州)增(城)之战”。
10月12日起,日军第十八师团在惠阳大亚湾下涌、盐灶等处强行登陆,中国守军第一五一师仅有一个营在当地布防,遭日军轰炸,死伤惨重。日军登陆后分三路西进,中国第四战区副司令兼第十二路某团总司令余汉谋,指挥部队拒敌,却因政府军兵力不济、民众自卫队力量太弱而节节败退。10月15日惠阳失守,10月16日博罗沦陷。余汉谋遂重新调整部署,以第一八六师主力守增城及罗浮山地区,第一五八师守增城之西的联和圩,第一五四师守增城之东的朱村、中新,独立第二十旅和独立第二团守增城之北的正果,以抗敌军。
湖镇,与守军对峙。10月18日,日军先遣队包围攻击显岗、石坳,守军一五三师第四五九旅旅长钟芳峻牺牲,官兵伤亡甚大。敌军继续向长宁推进,又遭第一八六师狙击。至14时,敌军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一八六师败退。16时,日军占领福田。而另一股敌军则由龙华迂回攻增城西北,被独立军第二十旅阻截于正果地区。10月19日,日军集中1.5万人,分两路进击增城县城。9时30分,日机轰炸增城县城,地面部队强渡增江,直插县城。战到14时,一八六师击退日军。16时,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在飞机支援下,再次猛攻。至23时左右,日军的便衣队及部分正规军突入县城以北。
黄孝战役:20万人规模的会战失败致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历时一个月有余,参战兵力近二十万的黄孝战役以清军的完败而告终,此时满清气数已尽,距离被推翻的日子也不远了。
1912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黄孝战役打响了,革命军可谓是声势夺人,也就在这一天,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永载史册的,1912年1月1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此前呢南北之间一直围绕着和谈的问题展开博弈,中华民国的成立促使袁世凯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随之而来双方的军事行动也宣告停止,远在武汉的黎元洪正是奉了南京的命令宣布停战,十五按的停战期给了清军喘息的机会,借助停战的机会呢北洋军开始了急速撤军的行动。
晚清新军:满清掘墓人竟成辛亥革命主力军
甲午战后,清廷痛感八旗绿营不可救药,防军练军也不堪重用,打破原有的窠臼另练新军即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1894年底,前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受膺重命,在天津新农镇练就新军10营,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号“定武军”。正当胡燏棻要大展拳脚之时,清廷却将之调任津卢铁路督办,改由前驻朝鲜商务监督袁世凯接办。袁上任后将原兵额招足至7300人,“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史称“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由此开始。
读书人与军旅原本形同陌路,行伍中人被讥为“大字不识一箩筐”往往是一种惯有的偏见。但新政的推广和1905年科举废除成为了那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被废除后,年轻人的出路不外如此:家境好的出国留学(日本最多),其次投考新学堂,无钱无势的投军入伍,而当时新军招收读书人已成为一种风气。武昌首义后出任鄂军都督府内务部书记官的朱峙三在日记中说,“清季科举停后,学堂又不容易考进;且试期不一定,考后又不能即时入学,食宿都成问题,寒士哪有钱在省久候。秀才年逾三十所考的学堂只有简易师范,但取录又有定额。适军队鼓励秀才从军,故上进只有投军一途”。
况且袁世凯规定士兵粗通文意者,口粮照头目例。那就是起薪5两白银,如果可以做到了步兵营文案月薪可以达到22两白银。李宗仁回忆当时桂林的物价,一碗叉烧面不过十文,而一两银子至少可兑换制钱一千四五百文。这现实中的好处对于家境不好的读书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在新的社会风气的熏染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下,都让很多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加新军。
在1907年清朝颁发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方案》,计划编练新军36镇。每个省份都有编练新军的任务。南方新军的步枪主要是国产汉阳步枪为主。手枪是勃朗宁,军刀是日式的。南方新军基本上没有重机枪,有些也没有编骑兵营。炮兵营也有很多并不满编,截止1910年贵州第25镇只6门山炮,广西第24镇只18门山炮。
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由于种种原因,清廷只勉强练成陆军14镇以及18个混成协(外加禁卫军2协),从实力上说北洋新军建军时间长,训练精熟,所有6镇都是54门火炮满编,还有重机枪队,战斗力强。而南方新军大多才建立2,3年时间很短,炮火弱,缺编多,总体来看,南方新军在装备上和北洋新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光是炮兵差距明显。所以在后来武昌地区的作战中,南方新军被北洋军打得节节败退是毫不奇怪的。
新军军校:三级体系确立人才根本
但凡大事业,首要在于人才,而人才又出自教育。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即在新建陆军中设立各类行营学堂和学兵营,以培养速成型的军事人才;1903年后,袁世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校体系计划,该计划从武备小学堂开始,随后递进到中学堂和大学堂,“合计通筹以十二年为卒业”,以培养“将材”。袁之设想源于德国及日本军制,按此计划,各省自办陆军小学,3年后学员升入陆军中学(共4所,分设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2年后再行送入保定军官学堂受训2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中下级军官。
清末的三级军校体系堪称完善,陆军小学又是未来军官的成长摇篮,因而各省在创办之初均十分认真严格。据李宗仁的回忆,广西陆小的学堂、宿舍、礼堂均为新建,房屋宽敞整洁;入学后的待遇也颇值称赞,学员们一日三餐,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四菜为三荤一素;学员们的制服全是呢料子,还有一套哔叽的,冬季则有呢大衣。衣食之外,每月还发零用钱,,成绩优秀者甚至能拿到1两8钱。
新而不强:清朝国力撑不起强大新军
为检查新军编练效果,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及南方军队在1904年和1905年连续举行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史称“河间秋操”与“彰德秋操”。据事后的评价,受邀观看的外国军事观察家大都认为中国军队自1900年后取得了“可惊的”进步,特别是那些粗大健壮、风纪良好的普通士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看来,“参与操演的各单位中,步兵的训练最佳,炮兵的炮手们操作纯熟,炮也维护得好,只是官佐们对他们武器的性能掌握并不充分”;而且,“骑兵仍然很差,——工兵营没有机会显示他们的才能,当时还只有桥梁队受过充分的训练。辎重部队装备的是中国的骡车,——医疗以及兽医都极为简陋”。值得一提的是,演习兵员均通过铁路运输,而“电报和阵地电话已经做了某种利用。”
1905年的演习花费了100万两银子,这在当年的军费开支中还不算大。1906年,各省新军加上北洋六镇(10个镇外加21个混成协),其总费用接近6000万两。在清廷1911年的财政预算中,陆军部提出超过1亿两的总预算,资政院将之削减为7800万两,这仍接近全国总预算(26000万两)的三分之一。
建立一支强大而持久的军队,势必要有相应的工业基础,而军队的装备、规模及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供养他们的后勤保障。换句话说,主要由该国的经济能力来决定。为此,陆军部与度支部的矛盾很快激化。度支部调查发现,各省仅编练及维持新军一项就占到了各省支出的40%到50%,长此以往,地方上的实业、教育等新政将无法推进,军队也成为无本之源。
清末十年间的世界并不太平,各国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民国作者沈鉴在《辛亥革命前夕我国之陆军及其军费》中的统计,同时期的俄国军费占到全国总支出的44%,英国为38%,德国为34%,法国为31%,日本为26%,清廷的军费支出不算突出。罗振玉1901年赴日本考察,据其报告,日本军舰已达103艘(甲午前仅30艘),海军现役军人28308人,陆军有近卫师团与常备师团共12支。在陆军部和军谘府看来,中国的局势比之其他各国更为严峻,军事力量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军费的支出理当放在头等地位。
倘若扩大军费支出能加强国家安全并免受列强的欺凌,这些钱当然是值得的,但遗憾的是,这笔庞大的支出与其成效不相符合。1908年,冯玉祥参观完山东第五镇的校阅后,对其混乱与腐败大发感慨:“国家花了许多钱,练了多年的兵,到头不过摆摆样子!”校阅如同儿戏,靡费如同流水,军中内部也是问题多多,譬如赌博之风,譬如官兵关系,等等。更为惊心的是,军中买官买官明码标价:旅长3000两,团长2000两,营长1000两,公开出卖,乌烟瘴气。
虽然清朝新军编练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以北洋军为首更具备了一定战斗力,但如若与当时的世界强国相比,仍是差距甚远。西方的军事体系经过近代的一场场国际性战争,体系已锤炼成熟。这时建立一支现代军队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基础的,人口数量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工业力量和动员能力才是一国战争能力的真实体现。
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中国除北洋军外的大部分新军不仅仍然缺乏重装备,而且连装备制式都不统一。而这时正值欧洲国家为了即将到来的一战而疯狂扩军备战的时期。1914年时,德国常备军达到了87万人,法国为80万人,俄国是125万人,而且装备比北洋军还要精良。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发起第一天,德军即消耗了200万发炮弹,平均每小时10万发。这种拼消耗,拼钢铁,拼工业的战争形态,根本就是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清国所不敢奢望的。
结语
清朝投入巨资编练新军,为中国建立起了第一支兵种齐全,训练有素,兵制优良的近代化军队和一个近代军事学堂体系。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军制和军事教育的基础。但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清国根本就不具备建设一支强大新军的能力,而且固有的制度问题让新军本身也是弊病一堆,与世界强国军队仍是差距甚远。更可悲的是,这支曾经埋葬旧王朝的军队,在辛亥之后也迅速沦落为军阀割据所依傍的私人武装,开始了漫长的军阀混战时期。
文章来自看历史http://www.lishiqw.com/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