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好奇,那份天价菜单上的半头鲍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一般人也就只知道鲍鱼,而不太清楚“头”和鲍鱼之间的关系,其实鲍鱼的计量单位就是“头“,一只鲍鱼里的“头”数量是不同的。那半头鲍是指只有半个头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是在计量称呼上出现了一些误会。当然这种鲍鱼的个头相当巨大,最重要的是价格很贵,那这个半头鲍到底是长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真有“半头鲍”吗?
看了看那份四十万的天价菜单,“半头鲍”是什么鬼?所谓鲍鱼的“头”是指1.2斤鲍鱼里有几只,比如称1.2斤干鲍鱼,八只就够1.2斤了,就是“八头鲍”。“两头鲍”见过,“一头鲍”我连见都没见过,听说过而已。
“半头鲍”的意思是半只鲍鱼就1.2斤?不说有没有、能不能做出味道,一人一例直接能撑死吧?真有这样的鲍鱼?
问题不算难,我们不妨一起分析分析。
1、关于鲍鱼“头”的定义:
“头”是鲍鱼专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几头鲍”指的是一斤鲍鱼里含有几只。 如“3头鲍”就是3个鲍鱼为1斤,“16头鲍”就是16个鲍鱼为1斤。所以“头”数越小的鲍鱼,其实个头越大。
我国古代长期盛行“司马斤算法”,把一斤分成16司马两(这也是“半斤八两”说法的由来),换算成今天的“克”是:1司马斤=16司马两=604.79克。而那时内地市场流行的大多是方便运输和储存并且价格昂贵的干鲍鱼。所以按照这种算法,“几头鲍”指的是600g的干鲍鱼里有几只鲍鱼。
到如今,香港和新加坡地区依然在沿用这种算法。
但是中国大陆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随着养殖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大陆鲍鱼市场绝大多数都是鲜鲍,但是我们还是习惯用一个简便的计量法来划分鲍鱼规格。这时一种新的说法就派上了用场——现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鲜鲍也按“头”来算,其实也不能算错,毕竟只是对说法进行了改编。
所以其实现在“头”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毕竟养鲍鱼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中国大陆,他们习惯用“头”计量鲜鲍,也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干鲍和鲜鲍没谁分不出来吧?),说法也只好随众人而变迁了。
2、“半头鲍”究竟存不存在
如果是鲜鲍,完全有可能。 北加州地区的红鲍Haliotis rufescens、澳大利亚的绿唇鲍Haliotis laevigata、新西兰的黑金鲍H.iris和黄足鲍H.australis都是大个体的鲍鱼品种,并且现在在中国市场也常见。
红鲍 via:萨尔茨堡的鱼如果是干鲍,打个问号。 首先,会用于制作干鲍的鲍鱼,要求质地应该比较柔软,如果本身肉质就硬邦邦的,做出来的很难好吃。而一般大的鲍鱼普遍有个问题,就是口感较硬。其次,把鲜鲍制成干鲍,重量的换算比通常可以达到10:1(和鲍鱼本身的质量有关),也就是说,你要用10斤的鲜鲍鱼,才能做成1斤的干鲍。像账单里说的“半头鲍”,也就是这只干鲍本身重2斤,那用来做它的鲜鲍就得有20斤那么重(不算肉)。这么大的鲍鱼用来做干鲍,一下子还做8位,太奇怪了吧。
3、干鲍和鲜鲍有什么区别
鲍鱼有干鲍和鲜鲍之分。干鲍经过晒制之后,肉身起了重要的化学变化,产生“糖心”的效果,品尝起来更为甘甜、鲜香、柔韧,有着鲜鲍所不具备的特殊风味。而鲜鲍口感上则较为鲜嫩、脆滑一些,多用作刺身、卤水、打边炉等。
提到“干鲍”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是提到著名港剧《溏心风暴》也许就能勾起大多人的童年回忆。这“溏心鲍鱼”指的就是干鲍在烹煮后流露出的,带有“溏心”口感的鲍鱼。
盐水腌渍、炭火焙干、日晒数月,看似普通的干鲍其实要经过非常繁复的手艺才能制成。真正好的干鲍在烹煮后,能够让汁水渗透,散发出独特而浓郁的香气,用刀子切开后,露出特殊纹理的肉,因为发酵而产生的糖心粘粘软软让切割变得充满奇妙的感觉(怎么说到吃的文风就自己变了)。
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对制作者的高要求,现在干鲍的价格可以说是居高不下。不过我想,每个吃过干鲍的人应该都不会后悔花了这个钱吧,比如我就不后悔,
因为我没钱吃。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