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始皇总是与“暴君”联系在一起,有了这样一个标签,在很多偏激的人眼中,不管他做了一些什么事情,都是非常不好的,即便原本应该是好事,也会被妖魔化,就比如兵马俑。因为先秦时期一直都有活人殉葬的丧葬习俗,因此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暴君”秦始皇没有使用活人殉葬?
1.殉葬与陪葬
殉葬和陪葬,都是古代丧葬中的习俗,乍一听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反正牵涉到人葬的结局都是一样,那就是人死亡之后与死者葬在一起。但是,这其中仍旧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主要就在于人死亡的过程。如果是正常死亡,那么就叫做陪葬,但若是非正常死亡,借助了外力,则为殉葬。
小编还记得在数年前的电影《孔子》当中就有过殉葬的片段,当一个小女孩侥幸躲过了杀害,然而最终还是被关在了墓葬之中,燃烧着的烛火一点点熄灭,等待她的只有死亡。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想象,殉葬制度究竟造成了多少人的丧生,如果统计起来,这个数字必定是庞大的,因为殉葬制度,从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秦汉之后情况减少,但是辽代之后再次兴起,且屡禁不止,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还是有这样的例子。
2.兵马俑
兵马俑,以陶做人形俑,代替人殉,这种行为并非是秦始皇的发明。秦国非常著名的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很多人看来,一生的功绩大概都被他死后让人殉葬而折损了,尤其是这些殉葬的人当中,竟然还有三位大臣,实在不知道他们是真心殉葬,还是醉酒之后的大话,总之,结果就是陪着秦穆公一起去了。
不过到了战国时期,人殉制度终于得到了遏制,各个诸侯国先后都废止了人殉,秦国从秦献公时期也废止了人殉。至于为何要这样做,大概是因为实在是需要战斗力吧,殉葬造成的人员死亡不计其数,如果用陶俑、木俑代替人殉,人就不需要去死,那么投入到国家的战争、建设各方面的人力就更多了。
3.秦始皇为何没有使用人殉
到了秦始皇时期,因为国家实行法治,既然前有规定,那么人殉自然不可能继续使用,秦始皇雄图大略,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开人殉的先河会发生什么,因此当然不会这样做。而且,国家虽然统一,匈奴却一直还在,国家需要继续发展,怎能够以人殉来造成人心不稳,销毁生产力?
因此,兵马俑都是陶俑,也绝不是小道流传的以活人制陶俑,他没有必要,也不会这样做。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