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痛恨贪污,为此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还以严刑峻法惩治贪腐。然而,朱元璋死后,贪腐之风却成为了明朝的难以割除大毒瘤。难道是因为朱元璋不愿给收手下多发工资?
明朝官员俸禄微薄众所周知,《明史》评价:“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规定“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之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此后为永制。”经明史学者计算,明朝普通的五口农户家庭全年消费折合成粮食大约50石左右,按这个标准计算从九品官员一年俸米70石也够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所需。
朱元璋
但是官员俸禄实际发放时要经过“折色”,这样一来官员到手的实际俸禄大幅减少。“折色”是指将本该给官员作为俸米折换成银、钞等货币或者绢布、苏木等实物发放。由于折换标准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银、钞又容易贬值,这样一来无异于降低了官员的俸禄。例如宣德六年以俸米折绢布,规定一匹布折换13.3石米,然而这个折换比例比市场价高出了近十倍,官员俸禄当然要大幅度缩水。
此外,明政府未制定养老制度,除了少部分官员能够凭借特殊贡献获得政府养老待遇,大部分官员致仕之后没有生活来源,自然需要在任期间大肆捞金,以保障老年生活不至贫苦。
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商品经济繁荣,奢靡之风渐开。官员将自己微薄的俸禄与社会状况一相比较,心中难免愤愤不平,便开始利用手中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贪腐成风之后,纵有清官独立其中,也会遭到官员群体嘲笑和排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难以扭转官场的颓靡之势。
由此可见,通过“薄俸“政策来禁止官员利用权力贪污并非一种十分可行的手段。减少贪腐的关键并非在于俸禄的高低,只要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多数人都不愿以身试法。但是如果收入过低,而社会社会崇尚奢靡,这种贫富之差难免使得人心浮动,哪怕用严刑峻法加以惩治,也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以层出不穷的手段行利己之举。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