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人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那些太监到底去了哪里,他们的归宿怎么样?我们知道着名太监信修明曾经说过,太监入宫后那真的是“身体毁了,精神也毁了”,宫廷的规矩把这些人的意志消磨,成为了十足的“奴才”,只会伺候人,连门谋生的手艺都没有,脱离了宫廷的体制,这些太监的处境的确不怎么样。
我们知道太监分为三六九等,上到有李莲英这样的二品大太监,下到连名分都没有的“效力”,出宫的待遇是天壤之别。李莲英出宫后家人会接纳他,社会上也知道这号人,毕竟是有权势的人,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豪宅,彩和坊、军机处等都是,很奢华。当然大太监李莲英的死因至今是个谜,有人说他因吸大烟得了痢疾病死了,有人说是债主把他杀了,还有人说是仇家所致,总之李莲英死的时候是六十多岁,当人们扒开他的坟墓仅仅发现了头盖骨和一条长辫子,但是尸身却并没有发现,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这位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近五代帝王的大太监至今仍是人们笔下最为活跃的历史人物。
像李莲英这样有身份的太监结局是这样的,那其他的太监结局是怎样的呢?真心很困窘,受尽人们嘲笑。首先那些重回到社会的太监,他们的家人是不接受他们的,而且不光是家人,社会的人们对太监们也是各种嘲讽,街上骂太监“老公”的人们比比皆是,相当于骂你八辈祖宗一样难听。还有出了宫的太监就算家里人不介意,但他们很小就进宫的到了老了出来根本就找不到家人,再说了就太监们的家庭条件,送他们当太监的家庭基本都是穷的揭不开锅了才来的,所以您仔细一想发现这些太监在社会上真的很可怜,身体毁了,谋生的手艺也没有,那他们到底会去哪里呢?
这里我就要提到寺庙了,可以这样讲,绝大多数太监都去了寺庙去养老。太监们其实不傻,他们入宫后都知道自己会有老的一天,留的退路就是攒钱或者捐给寺庙,给自己谋个能生存的地方,比较有钱有地位的太监会成为寺庙的主持方丈,没钱没地位的好死赖活地也能在寺庙里终老。这里太监们还有一个组织,是北京的太监养老义会,那些离开宫廷的太监给这个协会交了规定的钱就能在太监盖的寺庙生存下来,包吃住。您要问了,假如交不起这些钱的太监结局会怎样?跟诸位说,那结局会很惨,只能冻死街头,根本没人可怜,没人管。
万寿兴隆寺就是着名的太监寺庙。其实太监和寺庙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就有,有悠久的历史。
1996年,中国最后的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标志太监这个群体彻底消失。虽然这个群体很卑微,甚至有些可怜,但这些人也值得人们去了解一下。毕竟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三国时期的战事,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保住大局,想要完胜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