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将张郃,也是一个在三国时期能够令敌将闻风丧胆的名字,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此后一直都在曹魏阵营效力,最终在木门道中了蜀军的埋伏,中箭身亡。而在面对蜀国将领的时候,张郃一点也看不起张飞,却对另外一位名将赵云有所忌惮,甚至可以说是害怕。这究竟是为什么,张郃为什么对张飞和赵云的态度差异如此明显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罗贯中老先生,太过偏爱刘备阵营的武将,曹魏名将遇上东吴将领时,明明可以大杀四方,遇上刘备麾下时,却要么变成草包,要么变成怂包。例如,郭淮在姜维没有兵器,没有箭矢的情况下,被绝地反杀;徐晃在赵云和黄忠的夹攻之下,狼狈逃窜;夏侯渊被黄忠阵斩;张郃和徐晃在汉水之战遇上赵云,直接不战而逃,等等。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张郃遇上赵云,直接弃战算是个BUG吧?毕竟张郃并不算太过怂包。例如,因为当初关羽在曹操麾下时,先是一刀诛颜良,三合败文丑,又谦虚的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曹魏大将都非常忌惮张飞,甚至当初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张飞一人一骑,便震慑住了曹操十余员大将,甚至吓死了夏侯杰,并吓得曹操狼狈逃窜。可是张郃却不把张飞放在眼中,甚至曾对曹洪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之!”
如此看来,张郃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会不战而逃的怂包。那么,这果然是演义中出现的BUG吗?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赵云和张飞都是五虎将之一,武艺差距也不大,但是张郃不怕张飞,却对赵云认怂并非不可能发生,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1.赵云给张郃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汉水之战发生之前,张郃就曾有过与赵云交手的经历——穰山之战的时候,他与高览前后包围了刘备,正准备立下大功,赵云却突然率军赶到,先是一枪刺高览于马下,又三十合击败了张郃,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刘备,赵云没有追击,张郃可能当时就凶多吉少了。之后,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又一次遇上了赵云,当时的赵云,不想恋战,他却穷追不舍,终于将赵云逼进了一个坑中。可是不等他得意,赵云却伴着一道红光,一跃而出,如果不是他躲得及时,同样会丢了性命。试想,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还有勇气,与赵云硬碰硬。
2.汉水之战时,张郃的状态遇上赵云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
另外,汉水之战的时候,虽然张郃身边有徐晃相助,但是他们二人已经与黄忠对阵多时。要知道黄忠虽然年迈,却依旧能够阵斩夏侯渊,甚至与关羽打成平手,他们就算以多欺少,估计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赵云却是一支生力军,“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在对方状态极佳,自己已经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去迎战一个给自己留下心理阴影的人,相信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吧?
3.声称看不起张飞,仅是因为急功近利
至于张郃看不起张飞一事,除了张郃从来没有与张飞交手,甚至没有见识过张飞的能力之外,还因为当时他的主将曹洪,因为占卜结果不祥,在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停滞不前,并提出了自己对张飞的忌惮,张郃却有些急功近利,这才口出狂言。此言虽然体现了他的自信,却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算此时把张飞换成曾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的赵云,估计他照样不会怂,甚至会说出“吾视赵云如小儿”之类的话。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张郃称自己视张飞如小儿,却在遇上赵云的时候认怂,并不是小说中的BUG,也不是因为他真的害怕赵云,却看不起张飞,只不过他每一次对这二人的态度不同,都有具体原因而已。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三国时期的战事,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保住大局,想要完胜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