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不只是有开国皇帝刘秀,末期之后的三国纷争,在东汉的历史上,同样也有很多出彩的人物,比如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的一家都是史学家,他的父亲、兄长、妹妹,都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人物,然而班超却并不愿意继承父亲的事业,偏偏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眼前的一切,披上战甲上了战场,这也就是“投笔从戎”的来历。
1.班超
班超,是西汉末期史学家班彪的幼子,班彪出身于一个显贵和儒学之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班超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班超还有一个哥哥班固,一个妹妹班昭,一家人都是史学家,当然,班超还是不能算在内,因为他后来没有继续完成写史的工作,他虽然博览群书,有做史学家的底子,但是他还是跑出去打仗了,写史的任务就交给了家里其他人。
后来的班超,离开了原本安静的生活,跑到战场上厮杀,他随军北征匈奴,出使西域。当时的汉朝周边小国众多,班超镇守边陲,朝廷担心他难以支撑,想让他回来,然而疏勒国、于阗都对班超十分不舍,班超决定继续留下来,并且提出“以夷制夷”的办法,得到皇帝的信赖。班昭在外数十年,老年之时越发思念家乡,请求回朝,七十一岁时病逝。
2.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就是班超从“文人”变身“武将”的一个过程。他虽然出身文人之家,但是并不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应该在这些抄抄写写之间度过。或许因为班超的确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发展自己,哥哥班固曾经向汉明帝说到自己,于是班超被任命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但是没多久,班超就因为一些小事情被免职。
或许班超是从这一类的事情当中看出,自己并不适合在书案中度过,或许是班超不甘心一辈子坐在书桌后面,他想要有一番自己的功业,认为人生就应该像西汉时期的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所以他也这么做了,他毅然丢下手中的笔,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一点点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3.班超的功绩
班超出使西域,在那里三十多年的时间,他依靠自己的胆识智慧化解危机,的确也为汉朝与西域的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大贡献,可以说在很多西域国家眼中,没有班超就没有他们的和平,而西域有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班超的人生理想终于就此实现,万国封侯。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三国时期的战事,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保住大局,想要完胜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