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死啊,其实有的时候真的是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啊,感觉不管怎么样都是会死的,除非不在曹操身边做事,那么假如杨修逃离曹操,有没有机会去别的阵营做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如果杨修不做曹操的谋士,而去做别人的谋士,照样会死于非命!
杨修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有卓越的能力,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担任魏国曹操丞相的主簿,当时曹操忙于南征北战、日里万机,杨修主持内外事务,颇合曹操心意。
直接导致杨修之死的原因是"鸡肋事件" :当时,曹操大军受困于斜谷,粮草不继,如果进攻,前有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英勇顽强的抵抗;若敛刀收兵,又怕被“大耳儿”刘备的蜀军耻笑,内心犹豫不决。
有一天,曹操手下的将军夏侯惇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正在吃鸡肋,就脱口而出:“鸡肋,鸡肋。” 夏侯惇便传令三军,杨修知悉后对夏侯惇说丞相要退兵了,夏侯惇疑惑不解,忙问原因。
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吾等进不能胜,退又怕耻笑,可见将要退兵了。”
曹操出军帐,见将士们都在收拾行装,忙问夏侯惇,夏侯如实相告,曹操明白杨修看透了自己的内心,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杀了杨修。
联系到改建花园大门的“阔”字释义、分食塞北“一人一盒”酥饼和所谓“梦中杀人”三件事,归纳杨修确有“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毛病!
但,置他于死地的根本原因却是:他企图扶植曹植做接班人,反对曹丕继位;这就非常危险,如果留下来,必将成为曹丕时代的大患;不杀他杀谁?
作为精英人物在领导面前就要谨言慎行、严以律己;如果放纵自己,目空一切,随心所欲把抖落自己的聪明才智,明显是在挑衅上司的智商,甚至威胁到上司地位,长此以往,一定会有不良后果!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三国时期的战事,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保住大局,想要完胜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