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建立者,他在很多人的心中却始终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很多人知道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却不在意如果没有李渊创立唐朝,哪里会有李世民名垂千古的机会。李渊还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下皇位的,但是做了太上皇的李渊,他整天又在做些什么呢?李渊被迫退位之后,他的晚年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太上皇之一,李渊的晚年生活。
从看到尉迟敬德闯进皇宫来保卫自己那天起,唐高祖李渊就知道,自己终于可以不那么光荣地退休了,那年他六十周岁,之后又以太上皇的身份活了九年。
本来无解的一个方程式被李世民蛮横的解开了,简单,粗暴,然而合理。
反正也是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自己出于对每个儿子的责任心最后却成为套在他们脖颈上的枷锁,总要有人断气,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萧瑀、陈叔达帮李世民传话,劝告他赶紧把权力移交时,李渊瞪了他们一眼:这还用你们说么?这难道不是我平生夙愿么?我难道不是正在等待这一天么?只有你们会拍李老二的马屁么?
然后就有李老二的跪吮上乳、嚎啕大哭,哭着哭着,李渊竟然产生了错觉,这个声音又与李建成何异呢,也就想通了,这个结果总比连年内战要好得多,内战的结果只会比这个更惨,又或许要牺牲掉更多的儿子呢!
想通后的李渊从此踏踏实实混日子,连给李老二做顾问的心态都严重缺失,顾问就是争权,争权是新皇帝不可忍受之痛,不如不顾不问,看李老二的造化如何。
忙点什么好?继续生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昌人民一定感谢李渊的辛勤耕耘,六十四岁的老同志没有受到贞观三年被从皇宫勒令搬迁到弘义宫的心情影响,在贞观四年又喜得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后来他被二哥封为滕王,从山东滕州搬到江西南昌时,忍不住修造了一个滕王阁,于是给后世留下来一个五A级景区和数不尽的名文佳句。
弘义宫本是李渊赐给李老二的王宅,如今却被李老二孝敬回来,连带名字也被改成了太安宫(大安宫),太安大安都无所谓,左右不差那一点,只管安居此处,含饴弄儿,地方虽小,也不嫌弃。
后来连监察御史马周都有些看不惯,给李世民上疏提了一些关于改善太上皇居住条件的建议,李世民没放心里去,幸亏长孙皇后深明大义,能坚持长期过来探望照拂,算是略替李世民尽了一份孝心。
根据记载,太上皇李渊在六十八岁那一年还在公开外交场合露过面,当时是李世民宴请西突厥来使,李渊也在座,喝到高兴,还跟长孙无忌夸赞李老二的功绩:“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李世民跟老爸敬酒的时候,也给老爷子戴了高帽:“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这都是老爸你留下来的方针政策好哇!李渊想不高兴都难。
也还是在那一年,李渊最后一次出席公开活动,那是一次大阅兵,几乎所有朝中重臣都在席,宴会的时候,突厥可汗跳了一支欢快的民族舞,南越的首领即席赋诗一首,李渊非常开心:“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各民族大团结,老二,我忍不住要拍拍你马屁,你做的很不错!
李老二继续踏踏实实的回拍马屁:“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皆大欢喜也。
第二年,李渊以七十整寿,辞别了大唐盛世,再无留恋锦绣人间之情。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三国时期的战事,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保住大局,想要完胜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