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忠心,三国时期,不乏效忠于主公之人,但能够做到终其一生只忠于一人的人那就屈指可数了,不过也有,比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夏侯惇,当初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
可惜此等忠义却被充满争议的曹操所牵连,大打折扣,因此一生忠义的夏侯惇很少被世人所熟知,夏侯惇可说是真正做到了“忠义”二字,不论外界对他评价如何,毋庸置疑,他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领导者最喜爱的人。
夏侯家族与曹氏家族是世交,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所以夏侯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这就不难理解夏侯惇为何会早早跟随曹操了,他对曹操很讲义气。且夏侯惇勇猛善战,据说夏侯惇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虽说手段残忍,但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夏侯惇是重情重义之人。
初平元年(190年),讨董卓联军组成后,曹操封其为奋武将军,更以夏侯惇为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后来曹操势力逐步阔大之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却被吕布趁机偷袭濮阳,拼死守城而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曹操就上表拜夏侯惇领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这样的功绩,同期三国内无人可比,但夏侯惇无愧于这些奖赏,这些都是他用忠心耿耿和战功换来的。
夏侯惇跟随曹操,就只是在跟随曹操,当初汉廷尚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邺城。
曹操认为夏侯惇一开始就陪自己征战,如今被汉朝封赏,应该同是汉官,但夏侯惇却执意请求曹操赐他魏国官职,于是夏侯惇被封为魏前将军。夏侯惇知道自己是跟随曹操才立下的功,这一切都是曹操赐予的,于是他应该对曹操感恩戴德,忠于曹操一人,可见其对曹操之忠心。
初平四年,曹操讨伐徐州,接着东郡守备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等同谋叛乱,迎接吕布为兖州牧。赶回来的曹操还是失掉了兖州,又恰逢大旱、蝗灾,曹操一时难以自保,孤立无援,可夏侯惇还是魏曹操效忠,坚定地站在曹操身边,这般共患难的情谊如何让曹操能忘记?所以曹操对夏侯惇的赏赐如此丰厚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于夏侯惇来说,也是理所应当的。
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所以,''忠''实为大誉之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曹操如此看重夏侯惇,不止是因为他忠义,还因为夏侯惇不是贪婪之徒,陈寿曾评价他,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曹操崇尚节俭,夏侯惇为人简朴,不贪财,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因此曹操更加敬重夏侯惇的人品,生性多疑的曹操能够如此相信夏侯惇,这在三国历史上可说是及其罕见的。要说夏侯惇打仗没赢过似乎有些过分,不过他的官途确实是一帆风顺,这其实也是靠他的战功所换来的,不能认为输过几场,就将其认为没赢过,这完全是错误的。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两个月后夏侯惇也去世了,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历史上在很多朝代,周边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他们之间经常存在各种矛盾,所以战争也总是难...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说到诸葛神侯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还真的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被誉为是四大名捕之一,在...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